尊重医学教育规律,守正创新开展教学工作 ——在海医二院庆祝第37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秋色旖旎、硕果盈枝的收获时节,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隆重表彰2021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员工。我代表全院师生向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岗位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我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过去的一年中,经过大家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的努力,我院医学教育好戏连台:院校教育工作量逐渐增加,完成了海南医学院三分之一临床课时量,教学督导优良率逐渐提高;本科生考研上线率达到55%;儿科专业已经进入临床实习教学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考核全省第一,专硕首次毕业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1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绩效考核全省第一;在刚刚公布的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和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名单中,我院12个学科上榜,达到第一轮申报预期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教育理念提升、教学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等领域,尽管我们上下求索、时有出彩,但是依旧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教学理念跟不上医学发展步伐;教学方法仍陈旧落后;教学与科研、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不平衡;学科发展不均;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充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措施难以落地等等。导致办学质量略逊一筹,学生的领导力、逆境生存的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等都有不足。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在医学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下,我们的医学教育需要保持定力,增强动力,需要守正、需要继承,也需要求变。我们努力的方向,一言以蔽之,就是:尊重医学教育规律,守正创新开展教学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花开的过程,是系统性、长周期的事情。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颗种子,有自己生命的胚胎、孕育、成长,需要有人来浇水、施肥、培土、除草。任何的功利思想和冒进行为,无异于拔苗助长,都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是一件涉及十四亿人健康的大事。医学教育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回归人文、回归三基、回归临床,依照自身特点与独特要求办学。
一、循序渐进,注重“三基”的培养
1961年,著名的医学教育家黄家驷教授根据中国协和医学院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三基”概念,三基就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60年来,这一直都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思想,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治学之本。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三基”扎实,自己应该首先做到,“三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看家本领。但是,目前很多医务人员对待“三基”不以为然,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诊疗的高大上,过分依赖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书写病历不认真、不及时、不规范;病史询问不清楚、态度生硬、言语冷淡;体格检查手法生疏,错误百出。这一切都远远地背离了“三基”的原则。希望我院的各位教师们在拥有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人文情怀的同时,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既要上得了课堂,也能做得了科研,对临床教师来说还要看得了病、上得了手术台,这样素质过硬、能力综合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真正的尊重。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切实加强自身的“三基”培养。
二、重视实践,加强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医学教育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不可能丢掉“传、帮、带”。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很早以前,卫生部、教育部就共同制订颁布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要求,为保障医学临床教学质量,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应使医学类专业在校生数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床位数之比达到1:1,毕业实习生生均实际管理病床不少于6张。
医院现在有了技能中心,开设了临床技能培训相关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模型上完成一些技能培训。但是这些不能代替床旁教学,它们只能作为一个桥梁,缩短学习曲线,让医学生能够尽快的完成临床操作。教师还是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给医学生和年轻医师们更多动手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同时一定要注重规范的培养,不要让医学生跟你学会种种不良习惯。
三、教书育人,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习近平总书记曾援引荀子这一说法,高度评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办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名师、名医应该为本科生授课。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追求,而教师加强医德建设,教师好表率,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今天我们表彰过去一年中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优秀者,就是希望不断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大力宣传在教学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医学教育教师队伍。
但是,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有一些老师,每年上课的课时数非常少,不能晋升职称时就在埋怨医院卡他,不让他晋升。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们医院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一名医师,你就必须是一名老师,一名能够带好学生的老师;不然,你迟早会被淘汰。试想一下,要是老师都庸庸碌碌,没有追求,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吗?
其实,成功与不成功只是一念之差:主动与被动。无论做什么,都请您记得那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做,那就毫无怨言。再多努力一下,从天而降的星星就是你。
科研解决临床问题,是学科发展必备的条件。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今年我们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情况非常糟糕,也请各位主任、各位老师把科研工作作为你们近期的重点工作去抓!希望大家要有“坐不住”的危机感,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要有“慢不得”的责任感。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惺惺相惜做好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
四、力补短板,医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
所谓守正,就是坚持医学教育初心“不变”;所谓创新,就是在变局中革故鼎新推动教育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一场大考,同时也凸显了大力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新时代的医学教育需要如何改革与创新?怎样更好地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
作为医学院校,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尽快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医科人才培养的理念、策略、体系和模式,加快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打造一流医学教育,为“健康中国”“健康海南”建设培养能堪当大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医学教育应该尽快弥补战役中医学教育缺位的不足和缺憾,务必把学生的事业责任心和职业精神提升起来。坚守临床基本规范,包括舍生忘死的职业精神,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严格遵守医疗基本原则,牢固掌握临床基本功。
二是坚持实用为先,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要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重点学科布点、学科平台建设上做文章,强化案例教学与三基培训,加强人兽共患传染病教学,加大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切实做好学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
三是注重发展新医科,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构建以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为主体、全科医学与应急防控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形成服务“大健康”的“一专多能”复合型公共卫生实用型人才培养范式,建立学科融合交叉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与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好、有情怀、能担当”的实用性复合人才。
四是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要围绕教书育人的出发点,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围绕培养“五术”的医学生构建学生评价体系。要着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和做法,改变用单一的规则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的现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同志们,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我真诚地期盼大家不忘教育初心与使命,与学院发展共命运、与时代前行共步伐,将小我融入到学院发展的大我中,不忘医学的温度、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不断坚守医学的厚度,厚植家国情怀、生命情怀、人文情怀,为助力健康海南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海医二院创建国内知名并享誉东南亚的教学研究型医院继续努力奋斗!
最后,祝同志们节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海医二院院长 王毅
(2021年9月10日)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