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深耕内涵 打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海医二院教学科研发展纪实

来源:海医二院发布时间:2022-03-08 16:30:00


献礼党代会
教学科研篇







深耕内涵 打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

——海医二院教学科研发展纪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医院高度重视教育和科研工作两手抓,坚守临床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统筹谋划,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研人员的积极性,以良好的教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推进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


以胜任力为导向

构筑优秀人才培养“四梁八柱”


在“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双重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必将因其交集的双重“身份”而成为焦点。

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医二院始终践行海南医学院“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勇担“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使命,积极投身建设热带医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主体责任,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和最具临床实践能力的规培生。

海医二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涵盖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培养管理体系。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对标海南医学院临床教授体系,配齐配强教师、导师队伍,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加强学生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强化医教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同时,建立跨平台师资合作机制,探索多学科、多领域优秀师资和医疗战线高端人才合作授课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树立教研教改、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导向。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相比教授“术”而言,传授“德”更为重要。

海医二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常补理想信念之“钙”,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临床教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常立敬业之志,在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把育人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放在“立德”与“树人”上,促进学生“专业成才”。

大学附属医院的使命之一是培养人才,海医二院始终坚守“崇尚学术”,常练笃学之功,优秀教学成果层出不穷——王毅教授与张秀峰教授主编《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全科医学、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学七个分册,每分册收录本专业常见临床技能操作。张秀峰、李晓丹两位教师作为编委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诊断学》及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康复评定技术》的工作;霍开明教师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生儿学》的编写工作刘军麟教师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第2版)》的编写。2019年儿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20年被评为外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张丽媛参加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二等奖。

学以致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

海医二院将规范化培训工作视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执业医师考试、国家住培结业理论考试通过率全省名列前茅。2018年11月,医院成功承办了海南省首届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大赛;2019年11月承办了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省际联盟首届住培大赛;2019年,全科专业基地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019年张秀峰获得全国住培优秀带教老师称号。2018-2021年期间王毅书记、张秀峰、符畅在住培全国高峰论坛上授课。在第二届、第三届及第四届海南省住培医师临床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及个人一等奖;2020年,全科基地获得全国优秀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称号。

目前,海医二院本科生教育承担海南医学院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见习教学任务。现有博硕士培养点1个,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3人。构建起涵盖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培养管理体系,创造条件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共培养本科生953人、硕士研究生204人、博士研究生4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630人,临床实习1225人,专业进修256人。承办或协办继续教育项目127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96项。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点带面深耕内涵发展


医院制订了“一部两所四院四中心”学科群发展战略,以点带面推动医院学科发展。

2021年医院12个学科被确定为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优势学科、培育学科等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科)。医院外科学、感染病与热带病科2个学科获得第四批校级重点学科立项。2021年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海南省热带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医院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五年来,新增博士29人、硕士196人,博士总数达43人、硕士达386人。先后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人才1人,C类人才5人,D类人才54人,海南省千人专项3人,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7人。心血管团队和移植团队入选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省人才局评为人才引进先进单位。


以科研平台为基石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过去五年,是海医二院科研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医院迈向教学研究型医院奋斗征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国家级项目申报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突破,自2018年首次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零的突破后,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获2020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实现医院建院以来省部级科技奖零突破,载入历史。五年来,获批厅级局以上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立项339项,平均年增长率接近60%;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66篇,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63篇,出版医学专著3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现平台建设创新与稳步式推进,医院先后获得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医院重视移植医学研究所、肾脏病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建设,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建设;重视科研人才诉求,加大科研资金配套投入。五年来,医院获批纵向科研项目资助2700万元,医院配套科研项目经费高达3500万余元,累计为引进人才配套科研启动金1550万元;医、教、研协同发展,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器官移植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乳腺外科、热带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等12个学科获得海南省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省级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建设重点学科。获批财政专项经费资助4050万元,医院已将第一批配套资金1100万余元到位。外科学、感染性疾病及热带病学、神经病学三个学科获得海南医学院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医院给予每个学科20万元配套资助。我院器官移植学方向参与建设的临床医学学科获海南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制度为先。多年来,海医二院在实验室管理、科研奖励、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做好科研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深化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深入落实科研项目“包干制”;加大科技创新绩效激励,坚决执行学术不端问题“零容忍”;建立适应“大科学”时代要求的科研组织模式,探索形成科技创新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一个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放开手脚,助他们潜心研究,自由探索,安心十年磨一剑。

科研平台于个人而言,是科研“新手”成长的“基石”,是科研“老兵”发力的“踏板”。海医二院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建立了基础研究平台与临床科室融合共研机制,充分利用海南医学院优势资源,探索建立医理、医工、医文交叉融合促进平台。

自启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以来,海医二院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国家需求、面向区域发展、整合相关资源、凝练研究方向,致力于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开放创新平台,极大地促进医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并推动医院步入高质量的“快速通道”。

医院加大对新技术、新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364项院级扶持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357项,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肺脏移植,肾移植技术,AB0血型不相容肝肾移植术,ECM0体外膜肺技术,辅助生殖技术,肿瘤消融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等位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3项,占限制类技术总数的20%,位于省内第一梯队。

“一池活水引春来”。当科研成果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与能量,“创新牌”也为海医二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潮涌风劲正扬帆,砥砺奋进破浪行。海医二院承载梦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方面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国内知名并享誉东南亚的教学研究型医院”,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为自贸港建设和健康海南建设贡献海医二院的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