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科室简介-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骨科简介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成立于1952年,经历几代骨科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现在发展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海南省重点学科,拥有5个临床病区和一个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国家级)。

近年来,骨科以“精准化、微创化、标准化、规范化、协作化”为诊疗理念,“基于加速康复以MDT及临床路径为核心”形成骨科疾病精准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优质的诊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及快速康复,同时在科研、教学及对外交流方面全面发展。目前骨科5个临床病区共有185张床位,分8个亚专业学科,包括脊柱与脊柱微创外科、关节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创伤骨科、整复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及运动医学科。骨科现有医生60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8人,主治医师20人,住院医师13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护士136人,副主任护师11人,主管护师56人,护师58人,护士11人。年住院病人5000余人,年手术台次4000余台,年门急诊量77000余人。骨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科学论文50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骨科每年举办长、短期进修班,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定期举办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班。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是一个充满友爱和谐的大家庭,始终在“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氛围中前行,在老一辈骨科人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为学科建立丰功伟绩的基础上,新一代骨科人继往开来、不辱使命,使学科日益发展,使骨科更加辉煌。

脊柱外科特色:脊柱外科“技术领先、服务优质”为宗旨,依托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创伤、畸形、肿瘤及感染等领域的诊治中处于行业前沿。目前科室将机器人、AI和远程医疗应用于临床,朝着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多学科协作和快速康复理念,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预后。

关节外科特色关节外科“精准化、微创化、标准化、规范化、协作化”为诊疗理念,致力于髋、膝、踝、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关节镜下处理髋、膝、踝、肘、腕关节各类疾病,在省内最早开展踝关节置换手术,复杂髋膝关节置换翻修手术、肿瘤假体关节置换、反肩关节置换手术方面形成规范体系

手足显微外科特色:手足显微外科“千方百计保患肢,精益求精复功能”为科室文化宗旨与追求目标,确立了四个专科特色发展方向:断肢再植、手指再造、创面修复、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年门诊量7000余人次;年手术量1200余人次。主要致力于肢体严重毁损伤的保肢治疗断肢(指、趾)再植拇指及手指再造各类带蒂及游离皮瓣技术修复四肢皮肤缺损复杂手足部畸形矫正(包括多指并指巨趾、X形腿、O形腿、马蹄内翻足、骨折畸形愈合、儿麻后遗症、脑性瘫痪后遗症等)四肢周围神经修复及运动功能重建ilizarov骨延长骨搬移技术

整复外科特色:整复外科“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追求卓越”为科室精神,致力于微创接骨、创面修复 、畸形矫正 、瘢痕治疗 、周围神经外科 、体表肿物 、体表器官再造 、伤口超减张精细缝合、 脂肪抽吸与移植、 腹壁整形与同种异体腹壁移植等方面的诊疗,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包括内镜辅助下背阔肌肌瓣切取游离移植,高选择性肌支切断、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瘫,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扩张皮瓣治疗大面积瘢痕,背阔肌前锯肌联合移植,与乳甲外科共同完成臀下动脉穿支皮瓣用于乳房重建(国内首例)及肢体淋巴水肿LVA手术等。

创伤骨科特色:创伤骨科以损伤控制及多发伤、严重创伤的救治为特色,创新性地提出“一键启动抢救”机制,致力于四肢骨折规范化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骨折的微创治疗(MIPPO技术)、骨盆髋臼骨折、骨折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 



脊柱外科简介

 

一、概述(科室基本情况)

脊柱外科是专注于脊柱相关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临床专科,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的脊柱健康解决方案。科室以“技术领先、服务优质”为宗旨,依托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创伤、畸形、肿瘤及感染等领域的诊治中处于行业前沿。陈焕雄博士,海医大二附院 党委委员 副院长(主持工作),海南省脊柱外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骨科,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16年)、美国UNMC(2020年)及法国巴黎西岱大学(2024年)。获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杰出青年(美国获奖)﹑2023年海南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及2023年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现科主任赵海主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以及德国德尔康尼医院和台湾慈济医院参观学习。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5人。科室拥有E类人才9人。科内所有骨科医生均曾赴国内和或国外知名医院进修深造。护士20人,科室床位61张。

二、医疗业务工作

(一)诊疗范围:

专科诊疗范围主要为脊柱系统疾病其他还包括运动损伤疾病﹑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肿瘤及严重四肢骨盆骨折等常见病和疑难重症的临床诊治。   

(二)脊柱外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微创与精准手术技术成为科室的主流:

1)微创化:积极开展通道辅助下的MIS-TLIF技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和椎管减压技术、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扩大椎间孔镜(PELD)及OLIF等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康复

(2)智能化:结合导航技术、手术机器人等提高手术精准度。

(3)3D打印技术:定制化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用于复杂脊柱畸形或肿瘤切除后的重建,提高生物力学适配性。

(4)开展疑难、复杂的脊柱系统疾病手术实现大病不出岛的目标:脊柱侧弯矫形术、寰枢椎骨折脱位脊柱肿瘤切除术

2.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如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3. 难病例多学科协作(MDT):与麻醉疼痛科、康复医学科等联合优化诊疗流程。 针对复杂脊柱疾病,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个性化方案。

4. 医二院已成立骨运动康复系统诊疗中心,整合骨科、康复医学科等,提供“诊-疗-康”一体化服务。

5. 开设“脊柱健康宣教”公众号,普及疾病预防知识

三、科研工作

科室近些年来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项目等达10余项,发表国内外文章 40余篇,包括 SCI论文 20 余篇,编写著作 4 部,国家级专利 2 项。积极推动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争取在脊柱退变机制、干细胞修复、智能手术及优化手术入路与内固定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

四、教学工作

通过基础理论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前沿进展分析等进行系统化、分层次的教学设计,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临床医学生对脊柱外科的临床思维与操作能力。

脊柱外科打造“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科室正朝着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多学科协作和快速康复理念,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预后。未来,随着机器人、AI和远程医疗的进一步应用,脊柱外科的治疗能力将更加高效和普及。      

 

    

关节外科简介

 

一、科室概况

2012年12月科室成立。编制床位 36张,年门诊量12000余人次,收治病人近千余人,关节手术近800例。专科医师 13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护理团队18人。“精准化、微创化、标准化、规范化、协作化”为诊疗理念,患者满意度高。

二、医疗业务

诊疗范围涵盖各种关节疾病、运动损伤、四肢骨折、骨肿瘤等常见骨科疾病及疑难重症。硬件设施完备,拥有国际标准百级层流手术室及先进专业器械。在关节置换、关节镜微创治疗等方面技术成熟,常规开展髋、膝、肩关节置换,四肢骨折内固定,关节镜韧带重建、半月板缝合等手术,特别开展了全省第一例踝关节置换手术,完成多例复杂髋膝关节置换翻修手术、肿瘤假体关节置换、反肩关节置换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三、科研工作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科内医生在国内外知名骨科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10余篇,核心期刊20余篇,专著出版4部,专利2项。

四、教学工作

承担海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骨科理论及技能操作教学任务每学年约400课时,年均带教进修医生3名,年均带教规培医生约60人次,年均带教实习及见习医生约300余人次,科内业务学习每周一次

 

手足显微外科简介

 

一、概述(科室基本情况)

手足显微外科成立于2020年6月1日。现有床位30张,医生团队8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护理团队18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4人),医疗团队以“千方百计保患肢,精益求精复功能”为科室文化宗旨与追求目标,在救治四肢创伤患者的工作基础上,确立了四个专科特色发展方向:断肢再植、手指再造、创面修复、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年门诊量7000余人次;年手术量1200余人次。

二、医疗业务工作

科室成立以来收治了大量四肢创伤患者,医疗团队凭着对专业的热爱与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在显微外科领域深耕细作。其中断指再植成活率达95%以上;拇指及手指缺失后行全形再造术,使再造指外形和功能均接近原手指;熟练使用各类带蒂及游离皮瓣技术修复四肢急慢性创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在复杂手足部畸形矫正、四肢周围神经修复及功能重建、带血管游离腓(髂)骨皮瓣和ilizarov骨延长技术修复长节段骨缺损等矫形外科与肢体康复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部分显微外科技术及肢体修复重建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挽救了众多濒临截肢的肢体,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省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3年7月助力我院高分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实地考察,获批海南省唯一国家级“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全国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大赛中,2023年5人获得团体赛三等奖、2人获得个人精英赛优秀奖;2024年2人获得团体赛及个人精英赛优秀奖。

 手足显微外科诊疗特色

1.肢体严重毁损伤的保肢治疗

2.断肢(指、趾)再植

3.拇指及手指再造

4.各类带蒂及游离皮瓣技术修复四肢皮肤缺损

5.复杂手足部畸形矫正(多指并指巨趾、X形腿、O形腿、马蹄内翻足、骨折畸形愈合、儿麻后遗症、脑性瘫痪后遗症等。

6.四肢周围神经修复及运动功能重建

7.ilizarov骨延长、骨移技术修复创伤性关节炎、肢体短缩、长节段骨缺损、骨髓炎、胫骨假关节、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全、肢体发育不良、骨肿瘤等。

三、科研工作

主持海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一项《皮瓣血管增压技术在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DYF2020128,已结题。开展院内新技术13项,其中6项获二等奖。医疗团队近五年发表论文共51篇,其中SCI  10 篇,北大核心期刊21篇,科技核心期刊19篇。

四、教学工作

承担海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骨科理论及技能操作教学任务每学年约220课时,年均带教进修医生3名,年均带教规培医生约45人次,年均带教实习及见习医生约300余人次,科内业务学习每周一次。

五、科室未来发展规划

夯实临床业务,在专业上深耕细作,坚定发展4个专科特色技术,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及提升团队技术水平,科研上争取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医教研协同发展。

响应海南省卫健委“大病不出岛”的号召,对于严重肢体创伤患者提高保肢救治率,减少因伤致残; 对于肢体残障碍患者做好肢体畸形矫正及运动功能重建工作,使残疾人群重返社会岗位,为社会和谐发展作贡献,努力争创岛内一流手足显微外科及矫形外科品牌科室。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